双城记再次唱响!川渝携手打造第三个万亿级世界装备制造产业集群

  2021-12-17 阅读:39

2021年12月14日,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四次会议上,两地党政部门审议通过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关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体系实施方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第二批事项》等文件。


  共同谋划第三个万亿级产业


  会上审议通过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共建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实施方案》提出,将依托川渝装备制造产业基础,加快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装备制造产业协同发展新格局,计划到2025年,川渝装备制造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将超过1万亿元,世界级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初步形成。也就是说,川渝将携手把装备制造产业,打造成世界级、万亿产业集群。而在这之前,川渝两地正共同打造世界级万亿汽车产业集群、世界级万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第三个万亿级产业如何打造?《方案》提出包括川渝共同构建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等9大任务。


  共建“两核一带”装备制造产业生态圈


  共同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清洁能源装备产业


  共同打造世界级航空航天产业发展高地


  共同培育轨道交通装备协同发展体系


  共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突破发展


  共同突破具有地域特色的专用装备


  共同夯实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基础


  共同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水平


  共同构建多层次开放式产业协同体系


  《方案》首次提出了两核一带概念。”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朱家德介绍,两核一带是围绕成都德阳地区、重庆中心城区这两个核心区,和G93成渝环线高速产业协作发展示范带做文章,发展能源装备、航空航天装备、轨道交通装备、智能制造装备等高端装备制造产业。


  另外,在清洁能源装备产业方面,川渝两地将围绕风电、太阳能、水电、地热等能源装备制造产业开展合作;在航空航天产业方面,将通过强化主机引领、推动双向配套、促进集群发展,形成一体化工业基础和产业体系;在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方面,将共建协同发展体系,增强两地装备在重大铁路工程建设、城际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的供给能力;在智能制造装备产业方面,将围绕川渝两地智能制造装备产业链缺失、薄弱环节,锻长板、补短板,共建西部领先的智能制造装备基地;在专用装备产业方面,将结合川渝产业结构和地域特色,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装备和自然灾害防治装备;在装备制造产业创新发展基础上,两地将汇聚创新资源,持续推动创新载体共建共享,强化产业深层次协同;在提升装备制造产业智能制造水平上,将立足川渝两地装备制造集群优势,加强智能制造基础共性技术创新;在共同构建多层次开放式产业协同体系上,将协同开展通用航空、工业机器人等产业互补招商,引进一批创新能力强、发展后劲足、带动效应明显的优势项目,提升产业竞争力。


  建成国家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高地


  会上审议通过的《共建成渝地区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实施方案》提出,计划到2025年,川渝两地将基本建成特色鲜明、体系完备的工业互联网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建成国内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新高地。


  届时,川渝两地将培育20个“龙头级”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40个二级节点,推动建设1000个平台化设计、智能化制造、数字化管理等示范项目,两地工业互联网相关服务企业达到1000家,持续推动“5G+工业互联网”让“上云”企业达到50万户。


  为实现上述目标,《方案》提出,川渝两地将统筹推进一揽子网络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共同推进网络升级改造、构建标识解析体系、强化网络基础设施支撑作用、推进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协同推动产融对接等。


  重庆市经济信息委主任蓝庆华表示,在引导企业“上云上平台”方面,《方案》提出,将建立川渝平台一体化发展机制,聚焦重点行业和领域,支持建设一批布局合理、差异发展、优势互补、开放共享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引导打破平台区域壁垒。通过加快“云+智能”融合,有效降低两地企业“上云”成本,推动企业工业设备联网“上云”、业务系统云化部署,推动工业App向平台汇聚,同时支持第三方机构开展“上云”成效评估,引导企业深度“上云”。


  川渝合作的高水平样板


  作为川渝两地率先启动建设的跨省级新区,规划范围涉及四川广安市和重庆渝北区的高竹新区自2020年底设立以来,积极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产城景融合发展等新路径,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焦点之一。


  为加快形成“1+1>2”政策叠加效应,让更多项目、资金、政策向高竹新区汇聚,推动其成为川渝合作的高水平样板,《关于支持川渝高竹新区改革创新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适时出台。


  《措施》内容包含7个方面、共28条政策“干货”,包括发展主导产业方面,支持重点发展装备制造、电子信息产业,允许产业项目自主选择申报两省市产业扶持政策、奖补资金;在创新能力建设方面,支持创建省(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开放平台建设方面,支持创建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改革先行区和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与重庆果园港等合作共建“无水港”;强化用地用能保障,支持编制高竹新区国土空间规划,试行建设用地指标、收储和出让统一管理机制,统一水、电、气等管(线)网及供应设施规划建设、服务标准和供应机制等;在财税金融方面,对涉企的地方税费按照两地最低税率或收费标准进行调整;在创新人才机制方面,支持新区开展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先试、实行聘任制公务员等;在赋予管理权限方面,依法下放省(市)级有关项目管理权限,支持开展集成改革试点等。


  “川渝高竹新区作为全国唯一跨省域共建新区、川渝合作前沿,此次《措施》出台将进一步带动新区跨越式发展。”广安市委书记张彤说。


  协同共建成渝地区双碳示范区


  共建“双碳”示范区,也是此次会上传出的强烈信号。据悉,此次印发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是国内首个区域碳达峰碳中和联合行动方案。


  《方案》提出了“10项联合行动”协同推进区域碳达峰、碳中和,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双碳”示范区。


  这10项联合行动包括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产业绿色低碳转型行动、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行动、空间布局绿色低碳行动、绿色低碳财税金融一体化行动、绿色低碳标准体系保障行动、绿色低碳科技创新行动、绿色市场共建行动、绿色低碳生活行动、绿色低碳试点示范行动,涉及生产生活方方面面。


  重庆市生态环境局副局长唐幸群表示,随着《方案》推动实施,川渝两地协同共建“双碳”示范区,将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方式、新典范,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向绿色低碳高质量转型。


  建设物流体系


  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如何实现“货畅其流,人畅其行”?


  《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体系实施方案》给出了解决办法。《方案》提出,将统筹优化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口岸物流系统总体布局,营造良好口岸物流发展环境。


  具体而言,双方将以成渝双城为极核,畅通西部陆海、亚欧、沿江、航空等国际物流大通道,共建重庆主城都市区、成都都市圈、万达开、成渝中部、川南渝西这个5个枢纽经济发展区,培育成渝、沿江、成绵乐这3个口岸物流发展带,建设“两极核、四通道、五区、三带”物流体系,到2025年,川渝两地社会物流总额达到14万亿元。


  为此,《方案》提出4个方面、共14项工作任务,通过统筹推进区域口岸物流联网运行、培育提升区域口岸物流经济发展动能、合作开展口岸物流设施建设运营、优化区域口岸物流协同发展环境,引领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全面融入构建“大循环”“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四川省口岸物流办主任吴舸表示,随着《方案》实施,川渝两地将进一步完善形成“货畅其流,人畅其行”的物流配送格局。


  27项便捷生活措施


  2021年初,川渝两地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方案》,提出在交通通信、户口迁移、就业社保、教育文化、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6个方面、16项公共服务和民生事项,让两地群众切身感受到公共服务普惠共享协同的政策红利。此次出台《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便捷生活行动第二批事项》,是对第一批行动方案的补充更新,将进一步完善川渝基本公共服务普惠共享政策体系。


  此次《行动》提出聚焦8类行动、实施27项便捷生活措施,将在1-2年内实施到位,包括交通通信便捷行动事项,身份认证便捷行动事项,就业社保便捷行动事项,教育文化便捷行动事项,医疗健康便捷行动事项,住房保障便捷行动事项,“一卡通”便捷行动事项,应急救援便捷行动事项等。


  四川省发改委副主任邓长金表示,目前成都市和重庆两江新区已入选全国首批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试点,随着《行动》的实施,将为川渝两地居民创造更便捷的双城生活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行业资讯

    更多热门推荐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二维码

    广告投放/会员办理:166-38389-166 客服热线:166-38389-166

    起重商贸网  版权所有© 本站网络实名:起重商贸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3012226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起到起重行业信息平台作用,内容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风险均由发布者负责,与平台无关。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6638389166
    17637313761

    微信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