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环境共保共治 成都都市圈如何升级?

  2021-12-09 阅读:84

 今年1月1日至12月2日,在成都遥望雪山达68次,比2019年全年次数还多。


  同享一片天,共饮一江水,随着《成都都市圈发展规划》(简称《发展规划》)的重磅落地,成都都市圈内城市如何推进生态环境共保共治备受关注。


  根据《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将构筑多层次、网络化、功能复合的“一心一屏三网三环多片”生态空间格局,开展生态共建环境共治,探索生态价值转化有效路径,重塑天府之国茂林修竹、美田弥望的大美城市形态。


  事实上,目标的制定源于坚实的现实基础。在成都都市圈内,围绕生态环境的共保共治早已展开,而在《发展规划》的强化下,“加强版”的联防联控联治体系,更是令人期待。


  成德眉资协同立法


  完善生态环境法治机制


  若是要看成都都市圈建设的决心,法治保障首当其冲。


  就在《发展规划》落地的两天后,12月1日,成都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成都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区域协同立法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更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同日,德阳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五次会议、眉山市第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一次会议、资阳市第四届人大常委会第四十二次会议相继表决通过《决定》。


  成德眉资四市定于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决定》。


  ——这是全国首次,以地方人大常委会“重大事项决定”的形式,对区域协同立法实践进行总结提升和总体谋划,形成一个层级更高、效力更强的区域协同立法制度引领。就在近期,将重点围绕优化营商环境、生态环境治理、文明行为促进、法治乡村建设等方面加强立法协作。


  “这意味着,成德眉资将加快推进法规、政策和标准的统一,强化生态环境监管执法一体化。”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的相关负责人分析,成都都市圈城市将加快构建与都市圈发展定位相适应的生态文明法规制度体系,推动区域污染防治共同立法,联合出台大气污染防治、水污染防治、噪声污染防治、机动车污染防治、生态补偿、生态保护等领域的地方性法规或规范性文件,研究构建全面、科学、严格的地方生态环境绿色标准体系,“争取省政府制定区域环境质量、污染物排放、行业能耗以及碳排放等方面的地方标准,联合制定污染防治和环境管理相关政策,实现区域一把尺子管理。”


  环境数据一张图


  城市信息资源共建共享


  成都都市圈城市针对生态环境上共保共治的体系建设,早已启动。


  “2020年,我们按照省同城化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要求,在编制《成德眉资同城化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的同时,还同步启动了《成德眉资同城化暨成都都市圈生态环保联防联控联治实施方案》。”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透露,该方案明确,力争到2022年,要初步建成成都都市圈生态环境协同治理体系和污染联防联控联治机制。


  这意味着,成都都市圈内的大气、土壤、水等多个领域联防联控联治将再“升级”。具体到保障上,记者梳理发现,成都都市圈城市的生态环境数据资源共享进程一直在加速。


  例如,在今年7月14日,四川省同城化办牵头召集成都、德阳、眉山、资阳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在成都召开的成德眉资生态环境联防联控联治专题工作会议上,促使4市在打通数据共享界线,统一调度等方面达成共识。


  “目前,成都市已启动数智环境工程建设,并进一步完善污染防治精准决策支撑和线上工作体系。”上述相关负责人介绍,资阳市已建有网格化监管平台,可进一步与四市对接,实现区域联动,德阳市已开始制定建设方案,建立线上工作体系。


  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


  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


  同呼吸、共命运,对于成都都市圈而言,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备受关注。


  根据《发展规划》,成都都市圈城市将联合实施成都都市圈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工程,推动细颗粒物(PM2.5)浓度持续下降,遏制臭氧浓度上升趋势,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同时,将加强工业源、移动源和生活源污染治理,协同控制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等排放等。


  记者从成都市生态环境局获悉,针对区域冬季PM2.5和夏季臭氧污染等突出问题,该局编制完成《成德眉资大气污染联控科技攻关方案(2020-2022)》,力争到2022年,实现以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为核心,辐射成都平原城市,确保区域空气质量持续改善。


  更长远来看,《发展规划》提出将建设通风廊道,优化调整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和用地结构,并将建设重污染天气应急动态决策管理系统,开展交界地带重污染天气预警统一分级标准试点,建设细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控制监测网络,推动大气污染跨界治理。


  “我们已经持续开展夏季臭氧与冬季大气污染防控工作,强化重污染天气应急管控,并建立了8市空气质量预测预报系统。”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专项领域的合作一直没有间断过。以机动车排放检验为例,成都平原经济区联合印发《成都平原经济区机动车排放检验机构联防联控试点工作方案》,方案中拟定开展联合检查,共同打击违法行为。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12月初的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质量联合会商第二十九次会议上,讨论并通过了设立成都平原经济区大气观察员制度相关事宜。


  “随着成都平原8市空气质量联合会商及联防联控工作的推进,在共同促进成都平原空气质量改善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目前在协同防控的科学基础、精准与科学治理上仍有一定短板。”上述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制度围绕成都平原八市大气污染防治的重点工作,进行过程调度与监督及相关政策研究,切实提升各城市精准、科学治污水平和区域协同的深度,进一步改善空气质量,实现空气质量全面达标的美好愿景。


  构建河湖水系“一张底图”


  建设成德眉资河长制同城化系统


  共饮一江水,成德眉资同样肩负长江经济带生态修复的重大使命。此前,成都市河长办相关负责人曾表示,河长制同城化发展急需深化合作。


  对此,今年年初,成德眉资四市河长办召开了专题会议,商议建设成德眉资河长制同城化信息系统,确定构建河湖水系“一张底图”、建立巡检考核“一套标准”、共用数据管理“一个平台”、健全业务联动“一套制度”4个方面的系统建设功能。


  而在《发展规划》中,对于推进流域协同治理进行强化。明确将开展岷江、沱江流域水环境治理合作试点,联合整治青白江、北河、鸭子河、府河等重点跨界河道,共同提升南河、通济堰等水质,持续推动流域上下游水质稳定达标。同时,还将加强水生生物保护,系统开展水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水体。完善岷江、沱江、人民渠流域联防联控机制,推动跨界河流联防联控。


  规划的制定源于现实基础。


  据成都市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眼下,简阳市积极与周边区(市)县金堂县、资阳市雁江区沟通协调,协同解决跨界河湖问题,与沱江流域金堂、雁江相关区(市)县签订《关于建立沱江流域河长制管理协调机制联动推进流域水生态治理保护的合作协议》,持续开展联合巡河活动,统筹推进上下游协同治理。


  “我们加强上下游、部门间协调联动。”该负责人透露,眼下,已常态化开展跨区县(金堂、简阳)、跨市州(成都、德阳、资阳)河流联合巡查、交叉巡河,共同强化河流联合治理,加强问题处置、信息互通,完善跨界河流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 华西都市报


打赏

免责声明:
本站部份内容系网友自发上传与转载,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
如涉及内容、版权等问题,请在30日内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相关行业资讯

    更多热门推荐

    购物指南

    支付方式

    商家合作

    关于我们

    微信二维码

    广告投放/会员办理:166-38389-166 客服热线:166-38389-166

    起重商贸网  版权所有© 本站网络实名:起重商贸网 备案号:豫ICP备2023012226号

    免责声明:本站只起到起重行业信息平台作用,内容的真实准确性以及交易过程中出现的任何风险均由发布者负责,与平台无关。

    电话咨询

    咨询电话:
    16638389166
    17637313761

    微信二维码